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四、从那太阳发出热和光,从它发出的热本质上是爱,从它发出的光本质上是智慧
ISB6.众所周知,在圣言,因而在传道者的共同语中,神性之爱用火来表达;如天上的火充满人心,点燃敬拜神的神圣渴望。原因在于,火对应于爱,因而表示爱。正因如此,耶和华神在摩西面前显现为荆棘中的火,同样于西乃山上在以色列人面前显为火;经上吩咐祭坛上要常常有火,会幕中灯台上的灯每晚都要点着。这是因为火表示爱。
这火含有从它发出的热,这一点从爱的效果很清楚地看出来:一个人会随着他的爱上升为激情或烈怒而被点燃、发热、燃烧。血液之热,或人和总体上的动物的生命之热,唯独从构成其生命的爱发出。地狱之火无非是与天堂之爱对立的爱。正因如此,如前所述,神性之爱在天使的世界向天使显为太阳,这太阳就像我们的太阳那样火热;并且天使照着他们对通过这太阳来自耶和华神的爱的接受而享有热。
由此可知,那里的光本质上是智慧;因为爱与智慧像存在与显现那样不可分割;事实上,爱通过并照着智慧存在。这就像我们的世界:春天,热与光结合,使万物发芽生长,最终结果。此外,众所周知,属灵之热是爱,属灵之光是智慧,因为一个人会随着他热爱而变得温暖,他的理解力则随着他变得智慧而处在光中。
我常常看见属灵之光。它在明亮和辉煌上远远超过属世之光,因为它如同明亮和辉煌本身,看上去就像明亮耀眼的雪,又像主变像时所穿的衣裳(马可福音9:3; 路加福音9:29)。由于光是智慧,所以主自称为照亮一切世人的光(约翰福音1:9);在别处说:祂是光本身(约翰福音3:19; 8:12; 12:35, 36, 46)。也就是说,祂是神性真理本身,也就是圣言,因而是智慧本身。
有人以为属世之光,也就是理性之光,是从我们世界的光发出的,但其实是从灵界太阳的光发出的;因为心智的视觉流入肉眼的视觉,因而灵界的光流入自然界的光,而不是反过来。如果相反的情形发生,就会有物质流注,而不是属灵流注。
ISB2.由于属灵流注源于秩序及其律法,如前所述,所以它优先于其它两种观点被学术界的智者承认并接受。源于秩序的一切都是真理,真理凭其自身固有的光,甚至在假设所在的推理官能的阴影中显现。然而,有三件事涉及在阴影中的这种假设,即:对何为灵魂的无知,对何为属灵之物的无知,以及对何为流注的无知。因此,必须先解释这三件事,然后理性官能才能看见真理本身。因为假设的真理不是真理本身,只是对真理的一种猜想。这就像借着星光在墙上所看到的一幅画,心智根据自己的想象赋予它各种形式;但天亮后,当阳光照在它上面,不仅揭示并呈现出它的总体特征,还揭示并呈现出它的各个细节时,它就显得不同了。所以,当知道何为属灵之物,它相对于属世之物是何性质,还知道何为人类灵魂及其性质,以及流入灵魂,并通过灵魂流入进行感知和思考的心智,又从心智流入身体的流注是何性质时,由这种假设所在的真理阴影产生的真理就被打开了。
但没有人能解释这些事,除非有一个人得着主的恩准,既能与灵界的天使交往,同时又能与自然界的世人交往。我已经获得这种恩准,故能描述属灵之物和属世之物这两者及其性质。这种描述在《婚姻之爱》一书完成;那里以记事的形式描述了属灵之物(326–329节);人类灵魂(315节);流注(380节);更详细的(415–422节)。谁不知道,或有可能知道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从神流入人,它们流入他的灵魂,在他的心智中被感觉到;并且它们从他的思维流出,进入他的言语,从他的意愿流出,进入他的行为?
属灵流注,以及它的起源和衍生由此而来,这一点将按下列顺序来说明:
一、有两个世界:灵人和天使所居住的灵界,世人所居住的自然界。
二、灵界靠自己的太阳存在并持续存在,自然界也靠自己的太阳存在并持续存在。
三、灵界太阳是来自耶和华神的纯粹的爱,耶和华神就在这太阳中间。
四、从那太阳发出热和光,从它发出的热本质上是爱,从它发出的光本质上是智慧。
五、热和光两者都流入人:热流入他的意愿,在那里产生爱之良善;光流入他的理解力,在那里产生智慧之真理。
六、这两者,即热与光,或爱与智慧,合起来从神流入人的灵魂,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及其情感和思维,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、言语和行为。
七、自然界的太阳是纯粹的火,自然世界靠这太阳存在并持续存在。
八、因此,从这太阳发出的一切就本身而言,都是死的。
九、属灵之物穿上属世之物,就像一个人穿上衣服一样。
十、人里面如此穿上衣服的属灵事物使他能作为一个理性和道德之人,因而作为一个属灵的属世人活着。
十一、对该流注的接受取决于与人同在的爱与智慧的状态。
十二、人的理解力能照其理性的发育而被提升到光,也就是天堂天使所在智慧中;他的意愿能照其生活的行为而以同样的方式被提升到热,也就是爱中;但意愿之爱不会被提升,除非人意愿并实行理解力的智慧所教导的事。
十三、这与动物完全不同。
十四、灵界有三个层级,自然界也有三个层级,一切流注皆照这些层级发生。
十五、目的在第一层级,原因在第二层级,结果在第三层级。
十六、由此明显可知,属灵流注从其源头到结果是何性质。现逐一简要说明这些命题。
8.此后,天使又回到基督教界的智者聚会的大厅,召集那些确信天上喜乐和永恒幸福就是伊甸园的快乐之人,对他们说:“跟我来,我将带你们到伊甸园,你们心目中的天堂,使你们开始得享你们永恒幸福的祝福。”于是,天使领他们穿过由珍贵树种的高耸枝条和大树枝交织成的高门。一进去,他就领着他们从一个地方迂回到另一个地方。实际上,这是天堂最外围入口处的花园。凡在世时以为整个天堂既被称为伊甸园,必是一个超级大花园的人;或头脑中有执念,认定人死后会彻底摆脱劳作安息,而这安息仅仅是深吸快乐的气息,漫步在玫瑰丛中,享受最美味的葡萄酒,举行宴会,并认为只有天堂乐园才有这种生活的人,就被带到这里来。
在天使引领下,他们看见一大群人,既有老人、年轻人、少男,也有妇女和少女。女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玫瑰花丛中编织花环,将其戴在老年人的头上,套在年轻人的胳膊上,挂在男孩子的胸前;有的从树上采摘水果,放到篮子里带给同伴;有的将葡萄、樱桃和桑葚压成汁,倒入高脚杯中,开怀畅饮;有的呼吸鲜花、水果、香叶散发的芳香;有的唱着令听众陶醉的甜美歌曲;有的坐在喷泉边,以将喷泉水塑成各种形状为乐;有的边散步边打趣聊天;有的跑步、玩耍、跳舞,有分成组的,有围成圈的;有的进到凉亭里,躺在沙发上等等。
看完这一切,天使领着他的同伴沿着蜿蜒的小路左拐右拐,最后来到一组人跟前。这些人坐在最漂亮的玫瑰花坛旁边,周围有橄榄树、橘子树和柠檬树。他们正摇来晃去,抱着脑袋悲伤哭泣。天使的同伴招呼他们说:“你们为何这样坐着?”他们回答说:“我们来这园子已经七天了。刚进来的时候,我们的心似乎飞上天堂,也沉浸在天堂喜悦的至深极乐中。但三天后,这快乐开始减弱,从我们心里逐渐消退,变得难以察觉,最后完全消失。当我们所想象的快乐消失后,我们害怕失去生活的全部乐趣,开始质疑是否存在永恒幸福这回事。后来,我们在各条小路和花坛之间穿梭徘徊,寻找进来的大门。我们到处兜圈子,碰见人就打听。有人告诉我们,不可能找到大门,因为这个天堂乐园就是一个巨大的迷宫,它的特点是,想要出去的人只会迷失得更深。还补充说:‘所以,你们别无选择,不得不永远呆在这里。你们正在园子的中心,它的所有快乐都集中在这里!’”他们继续对天使的同伴说:“我们在这里坐了一天半了,因为对找着出路已经绝望,所以就在这玫瑰花坛边坐下来。我们能看到周围大量的橄榄、葡萄、橘子和香橼,但越看,眼睛就越厌烦看,鼻子越厌烦闻,舌头越厌烦尝。这就是为何你们会看到我们现在难过、悲伤、哭泣的原因。”
听完这话,陪同这组人的天使对他们说:“这个乐园迷宫的确是天堂的一个入口。我认识路,会带你们出去。”闻听此言,那些坐着的人一跃而起,拥抱天使,跟在天使和他的同伴后面。在路上,天使教导他们何为天上的喜乐和永恒的幸福。天使告诉他们,乐园里并没有外在的快乐,除非这快乐具有内在快乐。乐园的外在快乐仅仅是身体感官的快乐,而内在快乐是灵魂情感的快乐。除非外在快乐中有这些快乐,否则它们里面没有天上的生命,因为其中没有灵魂。每种快乐若没有其对应的灵魂,都会逐渐消退,变得迟钝,并使精神疲乏,比劳作更甚。天堂处处有乐园,天使能在其中找到极大的快乐,这些快乐中的灵魂之乐越多,天使感受为快乐的快乐就越多。”
听到这里,他们异口同声地问道:“什么是灵魂的快乐,它的源头在哪里?”天使回答说:“灵魂的快乐来自主的爱与智慧,因为爱是果效的原因,它凭借智慧产生果效,所以,爱与智慧居于果效,果效就是服务。主将这快乐注入灵魂,这快乐又通过心智的高层和低层降至所有身体感官,在此得到满足。快乐由此成为快乐,并因着作为其源头的永恒者而变得永恒。你们已参观过乐园了,我向你们保证,那里的一切,哪怕一小片叶子,无不出自服务里面爱与智慧的婚姻。所以,人若享有这婚姻,就在天上的乐园里,因而在天堂中。”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